用类似三国杀卡牌的形式来,表示心理学不同人格障碍者的形象,
不同人格障碍者的问题是这个形象的技能,设计出一套相互卡牌交互的游戏。
比如:
卡牌角色及技能设计
-
偏执型人格障碍
- 名称:疑忌狂谋
- 体力值:4 勾玉
- 技能 1 - 猜忌: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指定一名其他角色。该角色需展示一张手牌,若此牌为非基本牌,其本回合非锁定技失效且不能使用或打出手牌响应你的牌。
- 技能 2 - 反诬:当你受到其他角色造成的伤害后,你可展示一张手牌。若为黑色,你令伤害来源获得“疑”标记。拥有“疑”标记的角色,其下回合出牌阶段开始时,需弃置等同于其手牌数一半的手牌(向上取整),否则本回合不能对其他角色使用牌。
-
表演型人格障碍
- 名称:魅舞幻心
- 体力值:3 勾玉
- 技能 1 - 魅惑: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展示一张红色手牌并指定一名其他角色,该角色需进行一次判定。若结果为红色,其本回合所有伤害+1 且不能使用“闪”响应你的“杀”;若为黑色,你获得其一张手牌。
- 技能 2 - 哗众:当你成为其他角色使用牌的目标后,你可以弃置一张手牌,令该牌对你无效,然后你可从牌堆中摸一张牌并展示,若为非基本牌,你可令场上一名其他角色获得该牌。
-
边缘型人格障碍
- 名称:狂乱刃舞
- 体力值:3 勾玉
- 技能 1 - 喜怒无常: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弃置一张手牌,然后进行一次判定。若为红色,你对一名其他角色造成 1 点伤害;若为黑色,你本回合手牌上限+2 且获得一张“安抚”牌。“安抚”牌可在你受到伤害时打出,防止此伤害。
- 技能 2 - 自毁锋芒:当你体力值小于等于 2 时,你可弃置所有手牌,对场上所有其他角色各造成 1 点伤害,然后你失去 1 点体力上限。此技能发动后,你本回合不能再使用其他技能。
-
回避型人格障碍
- 名称:怯影藏踪
- 体力值:3 勾玉
- 技能 1 - 怯避:当你成为其他角色使用“杀”或伤害性锦囊牌的目标时,你可以弃置一张手牌,令此牌对你无效,然后你从牌堆顶摸一张牌。若此牌为基本牌,你可将其交给场上任意一名角色。
- 技能 2 - 隐退:回合结束阶段,你可以弃置一张手牌,令自己本回合手牌上限 - 1 ,然后将手牌补至手牌上限。若你本回合未使用过牌,你可额外摸一张牌。
-
依赖型人格障碍
- 名称:依傍庇护
- 体力值:3 勾玉
- 技能 1 - 寄附: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指定一名其他角色,直到你的下回合开始,你与其“共附”。“共附”期间,你受到的非雷电伤害由其承受,你使用的非延时类锦囊牌可指定其为额外目标。若该角色体力值小于等于 2 ,你可弃置一张手牌,令其回复 1 点体力。
- 技能 2 - 求助:当你成为其他角色使用牌的唯一目标时,你可以展示一张手牌,令该角色选择是否让你指定一名其他角色,代替你成为此牌的目标。若该角色拒绝,其本回合手牌上限 - 1 。
游戏规则
- 游戏目标:游戏通常以身份为基础,有主公、忠臣、反贼、内奸等身份。主公需要消灭所有反贼和内奸,忠臣要保护主公,反贼要杀死主公,内奸则要在消灭其他角色后最后杀死主公。各角色凭借自己的技能和手牌,通过合理的策略运用,达成自己的胜利条件。
- 卡牌使用:游戏中使用标准的三国杀卡牌类型,包括基本牌(杀、闪、桃)、锦囊牌(如过河拆桥、顺手牵羊、南蛮入侵等)、装备牌。玩家在自己的回合内,按照回合流程进行摸牌、出牌、弃牌等操作。不同人格障碍角色的技能可以改变卡牌的使用规则、目标或效果,从而实现卡牌间的交互。
- 技能配合与对抗:玩家需要根据自己和其他角色的技能特点,制定策略。例如,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猜忌”技能可以限制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魅惑”技能发动;而依赖型人格障碍可以借助“寄附”技能,寻求队友的庇护,同时配合队友的输出,而边缘型人格障碍狂乱的攻击技能,可能打乱场上局势,让其他角色难以预判其行动。
注意事项
- 敏感性处理:由于人格障碍是严肃的心理学概念,在游戏设计中,要避免对这些病症进行不当调侃或歪曲。游戏应旨在以一种趣味性的方式,让玩家对不同人格障碍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而不是强化负面刻板印象。
- 平衡性调整:在游戏测试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角色技能进行平衡调整。确保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既不会过于强大导致游戏失衡,也不会过于弱小而无人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