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

- 艺术史
  - [01. 剑桥艺术史:古希腊罗马艺术](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01-剑桥艺术史古希腊罗马艺术)
  - [02. 剑桥艺术史:中世纪艺术](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02--剑桥艺术史中世纪艺术-)
  - [03. 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03-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
  - [04. 剑桥艺术史:17 世纪艺术](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04-剑桥艺术史 17-世纪艺术)
  - [05. 剑桥艺术史:18 世纪艺术](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05-剑桥艺术史 18-世纪艺术)
  - [06. 剑桥艺术史:19 世纪艺术](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06-剑桥艺术史 19-世纪艺术)
  - [07. 剑桥艺术史:20 世纪艺术](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07-剑桥艺术史 20-世纪艺术)
  - [08. 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08-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
- 回忆录
  - [09. 山居杂忆](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09-山居杂忆)
  - [10.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10-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 营养学
  - [11. 你是你吃出来的](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11-你是你吃出来的)
  - [12. 你是你吃出来的 2](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12-你是你吃出来的-2)
- 觉醒与佛陀
  - [13. 佛陀纪事](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13-佛陀纪事)
  - [14. 短路](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14-短路)
  - [15.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5/23/reading_summary/#15-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
  
四月读的书,五月底才整理出来——忽然变忙了。

读了艺术史,对艺术家祛魅。

读了营养学,开始加强营养。

读了读了好几本传记,自传,了解佛陀,现代佛弟子,以及百年前的人物风貌。




## 引子

本月阅读主题是艺术史,读了剑桥艺术史。

从古希腊到 20 世纪的西方艺术史。整体的感觉,就是一开始的艺术是与权力紧密相连的。艺术品的题材手法,常常是受艺术出资人的影响的。于是宗教艺术也好,世俗艺术也罢,艺术常常并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

但整个艺术发展史,也是艺术家不断获得创作自由的过程。尤其到了 19 、20 世纪,艺术家越来越多的技术探索和个性表达。

整个看完,发现艺术家除了技术比较好之外,在表达上,已经没有了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人已经不用会创作,便能创造艺术了。就如达达主义所言,一件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只是因为 艺术家 拣选了它。

拣选谁不会呢?

从此,可以叫我艺术家。

## 艺术史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464436.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01. [剑桥艺术史:古希腊罗马艺术](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214531420745905)

[英] 苏珊·伍德福德 (Susan Woodford) / 2009 / 译林出版社

2024-04-05 读过 | 艺术史 | 豆瓣评分 8.9

我给它 [ 4 星] : 本书讲述上古和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陶瓷、马赛克等艺术。

古希腊的绘画雕塑极少留存,多数都是透过罗马时期的复制品窥探其风格,有其写实、自然、理性的特点。建筑的布局也比较随意,剧场随坡而建。陶器上的绘画水平很高,有黑像和赤像画法,懂得利用二维显示三维关系。艺术题材多是神话与英雄。

希腊化时期艺术题材转向个人化,物品,风景,肖像均是绘画雕塑的创作对象。建筑群也逐渐转向具有中轴线的秩序感。并且有希腊与罗马文化的过渡与融合。

罗马帝国时期,艺术上对希腊非常推崇,可以说是完全接受的基础上来发展自己的艺术特色。建筑上最大的创新是对圆拱的利用,体现在万神殿的圆顶,罗马的圆型斗兽场,半圆形剧场。懂得享受的罗马人也有宏伟的浴池建筑。

罗马帝国统一了多民族,在文化上保持了一定的宽容,使得一些民族自己的艺术得以保留,比如埃及的木乃伊肖像和基督教的祭台装饰。

艺术与历史,考古,文献学有紧密的联系。哪件艺术品属于哪个时期作者为谁,很多时候要靠旁证才能确定。历经时间、战争和蓄意的破坏摧毁仍然保留下来的艺术品,向后代们展示人类祖先的艺术水准,叹为观止了。

<img src="https://neodb.social/m/book/2021/12/04e9342a88-2f2d-4a06-9add-e12183d086c6.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02.  [剑桥艺术史:中世纪艺术 ](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260318977341381)

[英] 谢弗—克兰德尔/ 2009 / 译林出版社

2024-04-12 读过 | 艺术史 | 豆瓣评分 7.9

我给它 [ 4 星] : 一般认为的中世纪是五世纪罗马帝国崩溃到十四世纪文艺复兴之间的时间。本书讨论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是中世纪的后半期也就是 10 世纪到文艺复兴。

12 世纪之前的中世纪西方主要艺术风格被称为罗马式。艺术风格保留在与宗教相关的建筑,浮雕,壁画中,也有一些在住宅中留存。与书艺术品的主题大部分是基督教相关的内容。

12 世纪之后出现哥特风格。“哥特式”是文艺复兴时厚古薄今的艺术家们对这时期源于法国的艺术风格表示蔑视的说法,但现今已无贬义。作者将哥特时期分为早期,盛期合后期对其建筑和艺术进行介绍和总结。此时艺术的载体在建筑,雕塑,壁画,马赛克彩绘玻璃的基础上,又有挂毯和书籍手抄本插图。

建筑从圆拱过渡到肋架拱顶和尖拱门,从厚重过渡到线条感,从沉稳过度到高大,开始追求自然与理想的平衡,到后期开始出现地区和民族特色。雕塑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不再附着于建筑而独立。随着个人开始拥有书籍,对书籍的装饰也开始流行。艺术主题从宗教转向世俗,从集体转向个体。一种从厚重到流动的风格转换,伴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得以缓成型,并固化在艺术品与建筑之中。

艺术与宗教,在这个时期难以分开。结合基督教来看,早期基督教不造像。偶像崇拜有违神的教义。但基督教出现,神道成肉身,有了形象。耶稣,圣母,使徒等等人物,马槽、十字架等物品,以及各种福音故事,都给宗教在诫命、律例、典章之外又赋予了形象与符号。口耳相传相传的“道”被艺术家传做成可以反复观看的“道”。耶稣升天几百年后,宗教造像画像已经成了许多教会和掌权者眼中的大事。

原本简简单单的“信神爱人”,被显化为中世纪的大量的宗教相关的艺术品。这大概是向不识字的人群传教的需要。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464447.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03. [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290665643771133)

[英] 罗萨·玛利亚·莱茨 / 2009 / 译林出版社

2024-04-19 读过 | 艺术史 | 豆瓣评分 8

我给它 [ 4 星] : 文艺复兴大略是指 15 到 16 世纪。艺术逐渐从中世纪的对上帝的专注,开始转向对真实的自然和人物产生兴趣,从而恢复古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重视。

伴随人文主义思想运动的出现,时代精神开始中心强调人而不是神的能力。宗教内容仍然是创作的主题,但其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人的因素,比如艺术的捐助人常常入画。把希腊人的完美和罗马人的宏伟结合在现实主义手法上的成为佛罗伦萨艺术家的创新源泉。

艺术对宗教的摆脱是这一时期的明显特特点,但其附庸于当政者与富有者的特者也非常明晰。让我不禁联想:时代的权力导向哪里,艺术就往哪里倾倒。商而优则仕的美第奇家族用自己的财富和品味对艺术产生影响。

文艺复兴另一让我注意到的是,艺术家不再无名。勃鲁奈勒斯契,米凯洛佐,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巨匠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同样耀眼辉煌。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464448.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04. [剑桥艺术史:17 世纪艺术](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299581361666860)

梅因斯通 / 2009 / 译林出版社

2024-05-24 读过 | 艺术史,美术,绘画 | 豆瓣评分 8.2

我给它 [ 4 星] : 剑桥艺术史的前三册都是大体按照艺术风格的发展时间或发源地来安排行文,而这本 17 世纪艺术史则是按照艺术形式分章节。且大量篇幅集中在绘画上,雕塑和建筑则各自只用一章就介绍完了。

经过 15 ,16 世纪的文艺复兴,权力在 17 世纪似乎重回罗马教廷,法国宫廷,荷兰商人。这些权力与财富的拥有者,影响着艺术品的产生。巴罗克艺术在为教会和宗教贵族服务中产生。优秀的雕塑作品为主教的别墅而作——看样子天主教的人们丝毫不理会圣经中对不准造偶像戒律;豪华富丽的宫殿与教堂成就建筑艺术。

巴罗克时期的绘画风格其实并不统一。绘画中有善用光线来突出人物,强化故事的;也有善用色彩引发情绪,善用笔触描绘精神的。教堂的天顶画,试图让人们仰头窥见天堂,从而也去提升自己的灵魂。宫廷画则在情感上克制,而注重传达平衡,宁静与永恒之感。人物肖像画在形似的基础上发掘人物内心与灵魂。风景画从此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为画家们所青睐,去展现自然的美丽。

终于得知伦勃朗是 17 世纪的艺术家,他细致而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洞穿人类灵魂。喜欢他的画作《冥想中的哲学家》。然而此画并没有收入书中。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322912.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05. [剑桥艺术史:18 世纪艺术](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334622831680254)

[英国] 斯蒂芬·琼斯 / 2008 / 译林出版社

2024-04-26 读过 | 艺术史,美学,绘画,美术 | 豆瓣评分 7.8

我给它 [ 4 星] :18 世纪,欧洲王权在法国盛极,对艺术产生极大影响,之后又在大革命下终结。 王室支持的艺术,忠于罗可可风格,而罗可可艺术的“唯一目的,就是使那些悠闲的、实际上懒散的上流社会高兴”。贵族子弟流行在欧洲各国“大旅行”,学习语言,鉴赏艺术,或者说,对抗无聊。罗可可的轻松格调,反应的正式他们的这种悠闲。此种悠闲,就如同某些现代人的朋友圈,常常不反映真实生活,而是有些矫揉造作的成分,繁复而失真。 艺术“大旅行”本身或者是对古代遗址的考古热,却使得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和鉴赏家们,重现发现古希腊艺术的理想与古罗马艺术的宏伟。一批艺术家投身于新古典主义,用古典艺术的美学为楷模来描述进行艺术创作,追求理想…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324151.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06. [剑桥艺术史:19 世纪艺术](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341626393387120)

[英国] 唐纳德·雷诺兹 / 2008 / 译林出版社

2024-05-02 读过 | 美学,艺术史 | 豆瓣评分 8

我给它 [ 4 星] :18 世纪,欧洲王权在法国盛极,对艺术产生极大影响,之后又在大革命下终结。

王室支持的艺术,忠于罗可可风格,而罗可可艺术的“唯一目的,就是使那些悠闲的、实际上懒散的上流社会高兴”。贵族子弟流行在欧洲各国“大旅行”,学习语言,鉴赏艺术,或者说,对抗无聊。罗可可的轻松格调,反应的正式他们的这种悠闲。此种悠闲,就如同某些现代人的朋友圈,常常不反映真实生活,而是有些矫揉造作的成分,繁复而失真。

艺术“大旅行”本身或者是对古代遗址的考古热,却使得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和鉴赏家们,重现发现古希腊艺术的理想与古罗马艺术的宏伟。一批艺术家投身于新古典主义,用古典艺术的美学为楷模来描述进行艺术创作,追求理想的真与美。

欣赏艺术,支持艺术,被视为优雅的事,被趋之若鹜。王室与新富阶层各有所追捧的艺术家。

建筑艺术从对建筑本身的关注扩展到到了花园和景观。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还加上了风景如画。东方风情也开始进入欧洲视野,然而对东方建筑的建造可以说是轮廓上的模仿而非照搬,细节的处理更是西方化的。

18 世纪的艺术风格上,可以说罗可可是创新。其他的一定程度上,不是对东方异域风情的模仿,就是对古希腊罗马的回归。当然,回归模仿也不是百分百的还原,而是有艺术家的想象与创新在其中。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329950.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07. [剑桥艺术史:20 世纪艺术](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352951046364910)

[英国] 罗斯玛丽·兰伯特 / 2008 / 译林出版社

2024-05-03 读过 | 艺术史 | 豆瓣评分 8.1

我给它 [ 5 星] :学院派与先锋派相互呼应,形成各种艺术运动,立体派,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彼此重叠。在这些派别中,艺术与艺术的观众的关系更加紧密。观众常常不能一眼就能看出创作者的表达,而是需要自己把看到的元素自行在头脑中“组装”之后才能理解。

整套剑桥艺术史,20 世纪艺术让我看得最为开心。20 世纪先锋艺术,让我意识到,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在表达。

20 世纪艺术发展,更加拥抱自由。艺术家可以自行选择表达什么,怎么表达。艺术的主题甚至超越了现实与虚构,人物与风景,情感与意象的限制。美好与丑恶,均可入画。他们自行寻找受众,与时代精神契合或反动。

同时,艺术欣赏者也不在有包袱,可以自由的解释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品的完成不在于创作者,而在于欣赏者。

艺术,甚至不必亲手创作。艺术家只需做拣选,这可以说是砸烂的艺术的大门,人人可以自由进入。而那个大门,原本也不存在,只是人的幻想。

达达主义深得我心。我是艺术家,你也是。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334535.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08. [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364275640057611)

[英] 苏珊·伍德福德 (Susan Woodford) / 2009 / 译林出版社

2024-05-03 读过 | 艺术史 | 豆瓣评分 8.4

我给它 [ 3 星] : 在我看来,对艺术家来说,艺术创作是一种表达,画作完成,他的任务就完成了。一件艺术品诞生于艺术家之手,但却完成于观赏者的心灵。于是观赏艺术品的最佳方式,就是将其放入心灵,或者将心灵放入其中,去体会直接体会画作的力量。

不过既然作者教我如何欣赏,就不妨学一学。书中总结观赏绘画四个方法,体会/询问创作意图,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判断作平是写实还是写意,考虑画作的技法如构图、颜色、形状的运用。之后,作者按照绘画的主题,分别选取不同时代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根据题材,按照这四个方法去分析了许多伟大画作。涉及的题材有风景,肖像,宗教,历史,神话,风俗画。同时展示了如何用风格分析法去比较和识别艺术品的风格。

这些方法,大概能让画作欣赏者在颜色,画面,故事之外,对人类多一些深层次的探究与了解,获得更多的乐趣。

## 回忆录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6138979.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09. [山居杂忆](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262255798056307)

高诵芬 徐家祯 / 2022 / 花城出版社

2024-04-16 读过 | 中国文学,散文,纪实,生活 | 豆瓣评分 8.6

我给它 [ 5 星] : 作者高诵芬,生于百年前。作文时八十有余。百年前的大家闺秀,嫁人后做贤妻良母。一辈子并没有外出学习和做工,所受的文化教育,来自于出嫁前的家庭教师,学的是传统文化。嫁的丈夫,所喜的也是诗词文章,并没有太多西洋教育的痕迹。

高诵芬一生,用她的话说,经历了抗日,改朝换代,文革,最后出国,到儿子那里闲居,忽然就写起回忆文章来。而文章主题,则是旧日风俗,家族人物,人生大事,往来亲友,人生起伏。

高女士文笔很好,一篇篇散文细节描写内敛节制却精致传神。读文章,仿佛透过她的眼睛身临其境。她写旧时风俗都是亲历,写接触过的人也多些自己的交往而较少说耳闻。从文章中可以体会到她的心性温润。从小被家庭规矩限制在家中,却并不缺爱。结婚后也伉俪情深。可见家族风气的温暖流转。

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是作者描写细腻额,评价议论少而克制。她从记忆种发掘的自己的亲历亲为亲知,因为真实,便在且行文之中自有基于真实笃信的从容淡定。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6162256.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10.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294478882112896)

杨苡/口述 余斌/撰写 / 2023 / 译林出版社

2024-05-24 读过 | 散文,回忆录 | 豆瓣评分 8.6

我给它 [ 3 星] : 杨苡,翻译家,译有《呼啸山庄》,1919 年出生,2023 年去世,享年百岁有余。本书由其晚年口述录音整理成书。

本书实际涵盖时间不足百年。写其家族旧事,后求学时的种种,从中西女校,西南联大和中大时候。时间算起来大概有三十年左右吧。

但的确提及了许多人和许多事。这许多人中,不乏引时代之先的人物。作者生于高门大户,父亲是中国银行的行长。抗日时期西南联大的大学生。她通过写信结交巴金先生,又爱文学,这其中有她的亲哥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巴金的哥哥,其夫君赵瑞蕻,诗人穆旦……但更多的是她的家人,佣人,同学等等……

而许多事呢,因为着重的是亲历,则难免八卦性质……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其情史。她生于天津大户,却因庶出且生于父亲去世当年,背了克父的名声。母亲对其要求严格,却慈爱不足。以至于她并不懂得爱为何物。遇到巴金的哥哥,彼此心心相映,却因懵懂错失爱情。等到懂时,斯人已不在了。期间,并不喜欢的人追求她,她也熬不过纠缠,最后竟是奉子成婚。婚后又动过离婚的念头,却仍是将就过了一生。书中提到丈夫,居然鲜有好话。就算是活 104 岁,却一直跟不喜欢的人过大半辈子,可惜可叹了。

## 营养学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27590675.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11. [你是你吃出来的](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330301800273269)

夏萌 / 2017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04-27 读过 | 营养学 | 豆瓣评分 8.7

我给它 [ 5 星] : 怎样吃不得病是本书主题。做成从临床营养学的防病治病角度进行科普,教人们要注重日常饮食结构中的营养素的平衡和能量来源的多样。

人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和营养以应对生命需求。能量的需求与摄入之前要有所平衡,吃的不够会营养不良,吃的过多又加重负担。能量来源要注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的配比(约 5:2:3 ),同时还要注意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平衡。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食谱,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

中国人普遍肉蛋奶脂摄入不足,一方面是饮食文化习惯的遗留问题,一方面是对营养知识没有更新。很多人还认为食源性胆固醇不好,或吃某种食物就会降血脂之类。实际上这种单一的因果关系是极少的情况。了解一些营养知识,消除误区,能减少不必要的慢病。

在健康管理的上游,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等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是避免因饮食不当而造成营养缺乏而致病的有效手段。如果不幸得了慢病,在健康管理的下游,通过合适的饮食调整,可以辅助恢复,防止疾病复发。

基本原则是,为身体的营养而吃,注意能量平衡,饮食多样化,肉蛋奶水果蔬菜,吃全食少吃加工食品。

本书适合普通读者认知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作出积极的调整,也提醒医学专业人士应当从病人生活方式角度去考虑疾病的治疗。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5340053.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12. [你是你吃出来的 2](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358613383111994)

夏萌 / 2021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4-05-02 读过 | 营养学 | 豆瓣评分 8.2

我给它 [ 5 星] : 本书主讲,生病了怎么吃。

作者夏萌先是神经内科医生,因学习营养学调理好了自己的肾病之后,投入临床营养学领域,专门从营养学、生活方式、疾病治疗目标等方面入手,用食物手段为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提供营养基础。

夏医生用简单生动却不乏专业性的语言,从临床营养医生的角度介绍了如何调查病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结合病征表现分析发现病人的营养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病程阶段,病人习惯和康复目标制定营养方案,从而增强病人内在抵抗力,促进病人从疾病中恢复。

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痛风,肝病,肾病,肿瘤,心脏病等常见大病和慢性病,夏医生讲解了他们的病理知识,与营养缺乏或过盛的关系,举例说明了具体治疗方案。尤其强调了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营养方案,必须仔细研究每个病人的状态和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调节,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

我个人有先天性的高脂血。夏医生对高脂血机制的叙述虽然不特别涉及我的特殊情况,但仍对我有大启发。血脂来源有来自食物和自身合成两条路的知识,可以解释为什么控制饮食对控制我的血脂没有作用。因为血检测量的血脂,基本上是肝脏合成的脂肪。反而,食源性脂肪太少可能是机体超负荷工作去制造内源性脂肪的原因。这启发我要注意自己的肝脏健康,也提醒我要给身体提供全面充足的营养素。

其他的疾病我了解的较少,但从书中血脂知识的正确性,可以推知对其他疾病的知识也该是可信的。只一点,对于断食对健康的作用,作者比较保守,采取了反对的态度。

## 觉醒与佛陀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2080872.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13. [佛陀纪事](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299205778595828)

朱岩 / 2007 / 吉林出版集团

2024-05-24 读过 | 历史,宗教,传记 | 豆瓣评分 8.1

我给它 [ 4 星] : 我没有此书全本,只评读到的前六章。

作者写作的目的,就是尽量还原佛陀的本来面目,佛陀是人,是觉悟者,不是神。

佛陀本名乔达摩 悉达多,属释迦祖,牟尼乃是圣人,称其为释迦牟尼相当于我们成孔子为孔圣人,称老子为李真人。佛陀的意思是觉悟者。他生为王子,出生时有人预言其若在家则成一代圣主“转轮法王”,出家则必成大觉悟者。他的父亲自然把他向前者培养,为其娶妻成家。而他却对求真更感兴趣。身为王子的他知道喜乐不在世间繁华,于是在妻子生子时,离家求道。

他天赋过人,曾几次拜师,很快尽得传授,却认为所得并非终极真相。后又入丛林漫游苦修,修绝吸,修绝食,无论听闻怎样的方法,都会亲身的去试一试。最终得出结论,苦修与纵欲均不通,不苦不乐的“中道”,才值得一试。走出丛林,得一些食物供养,进入禅定,修不二法门,悟“缘起”之理。

释迦摩尼觉悟之后,决定传法,使得众生都醒觉。先是和他一起苦修的五位修士听法,成功。后来慢慢越来越多的人追随他,于是便建立僧团。人多起来,聚集一处需要管理,于是有戒律。

佛陀传法讲究平等,打破印度当时的等级观念,无论种姓贵贱均接受。也破天荒的允许女子成立比丘尼僧团。僧团事务平等协商解决。

佛陀教法是无神的。后世佛教寺庙中将佛陀当做神一般,造像敬拜,为其事迹添加神话。然而早期佛教经典所记佛陀言行教法,是无神的,是反祭祀敬拜的。修佛甚至不用出家。讲究的是以智慧抵达觉悟,认识三法印。觉悟后便能知,什么是所谓的神。

佛陀不是第一个佛,也不是最后一个。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5659942.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14. [短路](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364275654393960)

[美] 杨定一 / 2022 / 华龄出版社

2024-05-10 读过 | 觉醒,灵修,心灵 | 豆瓣评分 8.2

我给它 [ 5 星] : 在描述真相时,语言常常无力,只能用比喻。道,路,空,场,光,波,流,能量,信息,螺旋,震动,大我,一体,每个词,都指向同一,又引人遐想。

短路是个比喻,指开悟觉醒时刻的感受。杨定一将世界比喻为电场,到处都是电流。生命也是螺旋场,而人的思维意识使创造出个自我,作为电阻使得电流慢下来,将其中的能量转换创造世界。个人的世界,就如同滔滔大河中的一个小泡影,其中的美好与痛苦,欲念与恐惧。

而短路,则是自我这个电阻被电流击穿,短路,不再有阻碍。回归,融入,成为那个电流和电场象征的一。短路,代表着醒觉时灵性能量对自我的那强大的冲击,如同短路时的,巨大的能量爆发一般,将自我堙灭。

至于如何获得短路。很多人选择各种修行。但杨定一则说,愿意修,就自我探究,或者参。但其实也没什么好修的。一切都是个比喻,一场梦一样。回到实相,也就是轻轻松松的醒来。

我则认为,每个人都已经走到某条路上了。堂堂正正的走下去,都可以醒的。

带着觉性去做事。一事有恒,万事渐振。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26323530.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 15.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https://c.im/@conge@neodb.social/112364275636346373)

陈宇廷 / 2015 / 三秦出版社

2024-05-10 读过 | 转机 | 豆瓣评分 8.2

我给它 [ 3 星] : 央金拉姆在《[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4/01/05/reading_summary/#7-%E5%A4%A7%E5%9C%B0%E6%AF%8D%E4%BA%B2%E6%97%B6%E4%BB%A3%E7%9A%84%E6%9D%A5%E4%B8%B4)》提到过自己的丈夫陈宇廷。本书是陈宇廷的自传。他出身于台湾高官家庭,后去美国读书,大学进普林斯顿,在私募基金工作,后进入哈佛读 MBA ,当过兵,在麦肯锡工作过。受父亲影响成年后开始学佛,曾出家为僧,专求开悟。后还俗,做公益,把自己家族的公益事业核心转向为佛教护法。与央金拉姆结婚,后还因央金修行进境快速而心生嗔念。最后协助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做“觉性科学”的教学和推广。

若以世俗视角看陈宇廷,他出身不普通。爷爷是蒋介石的副手,父亲是台湾的部长院长做一堆,生活上是很优渥的。他个人有能力和魄力的人,从普林斯顿和哈佛毕业,在麦肯锡工作的人,可说是精英,转手就去当兵,就去出家。也很有爱心且努力,慈善也做的踏实,有声色,能链接到世界级的大家族。

但在学佛的悟性上,大概就真的没有自己的妻子和父亲了。虽然他见过无数藏传和汉传佛教的大能,又读过许多佛经什么的,知见很多。可能对见性和开悟太过执着,反而没有什么进境。但愿他能早日放下,得见实相。他有自己的妻子在身边,有为自己的父亲工作,比普通求法者幸运多了。

他是个幸运的人,也不知现在悟了没。

```
2024-05-23 初稿
```
举报· 117 次点击
登录 注册 站外分享
3 条回复  
celiachu207 小成 2024-5-24 13:52:12
原地址 404 呢
stillsilly 小成 2024-5-24 15:30:47
哪来的这么多时间,我一年也看不了这么多书……
charlie21 小成 2024-6-2 07:14:20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宗教束缚人的思想,但在基督教出现之前的哪些 “巨树神话” 却没有束缚人的思想?

巨树神话是这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5478252?utm_id=0 凯尔特神话、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等都有关于“巨树”的描写,不同地区、没有交流的不同体系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同样的意象 巨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