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其实这是去年我回国时经历的一场面试,虽然过去了快一年,但我始终没有释怀。
每次想起来,心里还是会很生气。
我所在的是一个三线城市,面试的是一家大健康领域的小公司,职位是 Java 开发工程师。
我的背景是,4 年左右开发经验,在美国一家中小企业当程序员。虽然不是名企背景,但工作一直踏实认真。
我知道国内的待遇比不上国外,但我是真的很想家。再加上父母身体不好,我希望能在身边照顾他们,所以才想着面试一下老家本地的岗位。
具体面试
一开始是 HR 和我聊,没多久技术总监和他的秘书一起来到会议室。我出于礼貌,站起来迎接他们,然后一起坐下。
总监让我自我介绍,我刚说完,他就开始低头看简历,一句话也不讲。我当时其实挺紧张的,不知道接下来会被问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问我:“你用过 Kafka 吗?”
我挺意外的,因为我的简历里根本没写 Kafka 。我就直接说:“没有用过。”
然后他问我:“你怎么做手机端的性能测试?”
我的简历上也没写手机端的性能测试。
我当时想表现一下,就从自己当时在研究的网络角度出发,说可以通过分析 TCP/UDP 的数据包来看性能。这总监看起来很疑惑,皱着眉头说:这和 tcp 、udp 有什么关系?
我就说,因为手机端的性能和后台网络传输过来的 packet 的速率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看看它们是否可以一一对应上。说完之后,他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是皱着眉看我的简历,一言不发。我这么回答的原因是,当用户体验受到网络传输延迟、丢包、拥塞影响时,分析数据包确实可以帮助定位性能瓶颈。我们可以通过抓包来看是否出现重传、高延迟、是否存在大量小包、是否存在连接中断、断续等问题。我之前就在 Web 和 PC 端做过这方面的测试。面试官的这个皱着眉头的表情让我感到非常不自在,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太蠢。
他没有接我的话,就直接问下一个问题:“有没有做过接口测试?”
这面试官的状态让我觉得他不想和我交流,我受到了影响,因此我就说:“没做过。”
接着他又问我熟不熟 Linux ,我说熟。他问怎么查看 Amazon 实例的 CPU 数量,我说没跑过那条命令。
最后他就说:“好的,我知道了,谢谢。”
我当时愣住了,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想了想,还是补了一句:“CPU 的信息应该可以在 instance 的 yml 文件里看到。”
他点点头。我俯身拿背包,犹豫了一下问了句:“我能走了吗?”
他轻轻点头,我就离开了。
走出门的那一刻,我浑身都是冷汗,感觉特别糟糕。
不是因为答题错了就不开心,而是整个面试的过程让我觉得非常压抑、被冷落、被看不起的感觉。
结尾
在我老家这边,毕竟是三线城市,社会上对“国外回来的人”多少还是存在一些偏见。
比如我去另一家公司面试时,那里的 HR 连名字都不叫,始终用“海归”这个词来称呼我。
除非你是行业里特别有名的那种“大牛”,否则很多人都会默认你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才回来的”。
上文中的面试官是不是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不想认真面我?
整个面试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被轻视、不被认真对待的感觉。
或者,会不会是我自己太敏感了呢?我本身就是个比较敏感的人,一直很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
所以今天想把这件事写下来,也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