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换了几台车,有油有电,但全都有 L2 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所以聊聊我眼里的智驾
技术角度:
定速巡航 (落后的技术了)
一定时速以上的自适应巡航 (不新奇,很多车都有)
一定时速以上的车道保持 (传统车企的 L2 )
不限最低时速的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 (新车企与传统车企的"功能"分界线)
以上功能+手动变道功能 (需要自己打左转/右转灯)
以上功能+自动变道功能 (不需要人工打灯,车子会自动超车)
以上功能+附近车辆的躲避功能 (大车过宽侵入半个车道,能否主动躲避半个车道?)
以上功能+自动上下匝道 (这也是林志颖的事故原因)
以上功能+无道路标志 (在地上没有画线的情况下,还能不能辅助驾驶?)
以上功能+错误的道路标志 (有没有自我纠错能力?)
以上功能+现实识别能力 (桩桶,广告牌,行人,大车)
就小米这个事故场景来说,明年各头部厂商肯定会增强这个场景下的辅助驾驶能力。(用事故和人命 debug ,我没有说支持还是不支持,我只是讲一个实际情况,厂商们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案例来增强自身实力的。。。。)
从技术角度讲,油车也有智驾,但跟电车的智驾,能力上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水平了。
----
法律角度:
技术上还达不到真正的自动驾驶,所以法律上驾驶员依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
(往往是现实社会倒逼法律改革,等大家都认为自动驾驶已经实现,这条法律已经明显落后,才会改的。)
从法律角度讲,油车和电车的智驾是一个水平,都是出事自己负责的水平。
----
宣传角度:
从上面技术线可以看到,智驾能力细分下来太多了,这还是高速场景,没算市区和自动泊车场景。
尤其是上面的技术线还可以细分,例如本次小米事故:
道路维修+右转桩桶,也许就可以识别并成功躲避。
道路维修+左转逆行临时占道,就没有成功躲避。
在宣传的时候,怎么讲?讲了能不能一定成功?不成功怎么办?
还有一个问题是:
华为讲了,小米也讲了,特斯拉也讲了,宝马也讲了,奔驰也讲了,回头用户记混了?
我的观点是宣传角度的智驾是一滩烂泥,无解,监管也只能做到禁止出现自动驾驶字样,但你保不准车企又造出什么新名词?
作为用户,请谨慎尝试新的智驾功能,在尝试之前也一定要看完教程。
作为站友,也尽量别碰这个话题,失去大把时间,聊不明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