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对传统拜年方式越来越困惑:明明春节假期只有七天,却要花四五天在不同亲戚家赶场。每家停留两小时,说重复的客套话,感觉身心俱疲。
我始终不明白:
为什么不能各家派代表,约个共同时间集体聚餐?
长辈们是否也疲惫于年复一年的迎来送往?
这种消耗式拜年,真的比深度团聚更有温度吗?
今年尝试和父母沟通调整形式,他们却说"会被说不懂礼数"。想问问大家:
你们当地有创新型的拜年方式吗?
年轻人如何平衡传统习俗与自我需求?
这种疲惫感是独属于我们这代,还是长辈们也有同感?
特别想知道: 如果改为"初一团拜+初三自由活动"的模式,真的会破坏年味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