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就业环境不匹配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
先只看高中的情况:9 年义务教育+3 年高中,每个人学习量可以说是相对比较公平的了。
然后高考完,闷在高中里 3 年的小屁孩,九成九可以说对以后的职业生涯、需要用到什么技能,啥也不懂,然后这里面又有很大一部分,父母也是啥也不懂,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是临时抱佛脚。
读了十几年书,结果这部分人,报志愿的时候选专业和学校,不问张雪峰,啥也不懂,但是这个选择偏偏就很重要,因为高校的专业设置很多是很不合理的。大部分文科专业,从就业看来,也是没有存在的必要。
有些人,寒窗苦读,智商,成绩,学习能力甚至比很多人优秀,但是选择了错误的专业,比如什么政治学,比如什么外文或者小语种,甚至一些没听过名字的冷门专业,读完大学出来发现,大学专业没啥用,学不到什么对就业有用的技能,甚至很多技能,不就业感觉也没啥用。很多人学了 4 年,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做的事,不比 DeepSeek 或者 GPT 好。
但是你能就此来下结论说读书无用吗?
我本科专业就是 CS ,必修的课那么多 CS 无关的(当时自认为),什么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虽然现在知道这些课程其实是对 CS 有用的,但是当时无论是教材还是教授的老师,都没有着重去讲,这些课程能应用到什么领域,应用场景是如何。实际上如果能好好讲讲 [为什么要学这个] ,我觉得我当时的学习效果肯定不是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飘过,而不是把这门课程知识能应用到什么地方,真正的掌握这些知识技能。
所以读书无用论肯定是可以被证伪的,但是谈读书是不是有用,不如先谈谈这个问题很多的教育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