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件》重玩《中华客栈 2》随想

huntagain2008 · 2025-3-19 11:42:34 · 209 次点击

最近在读 IT 类/软件工程领域的经典书籍《人件》,作者是 Tom DeMarco 和 Timothy Lister 。书名的含义,除了“软件”和“硬件”,更应注重“人件”——提醒我们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能忽视“人”这一关键因素。我看过 1999 年的第 2 版,正在阅读 2013 年的第 3 版。

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一款小时候玩的模拟经营类游戏——2001 年推出的《中华客栈 2 》。这款游戏中,玩家需要经营一家客栈,从招聘员工、购买家具、扩展规模到合理分配员工职务、关注员工成长(比如给员工购买提升能力的书籍或贵重物品)。游戏的乐趣不仅在于优化客栈布局、吸引顾客提升人气,还在于如何应对客栈之间的竞争,挖掘并留住人才,最终打造一家成功的客栈。

《人件》的启示:项目失败往往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人件》的开篇就提到,项目失败的原因往往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学”层面的因素,比如:办公室政治、沟通不畅、人员安排不当、与上级或客户关系紧张、缺乏动力、高离职率等。书中提到“办公室政治”这一词汇含义不够明确,建议用“项目的社会学”来更准确地描述问题的本质。管理者需要花更多时间关注“人”的因素,而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在生产环境里,如果机器的零部件磨损了,你可以换一个新的。然而,很多开发经理也用类似的思维看待员工:认为“没有人是不可替换的”。他们害怕关键人物离开,于是强迫自己相信不存在真正的“关键人物”。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比如,在《中华客栈 2 》中,一个厨师突然告诉你:“老板,我明天不来上班了。”无论你愿意出多少钱,送多少贵重物品,他第二天都会彻底消失。而且在游戏的人力市场上,完全无法再找到他。可以想象,如果你的客栈的生意全靠这位厨师的招牌菜支撑,甚至整个广东只有你的客栈会做,这时厨师的离去意味着什么。玩家若没有重视留住人才,可能整个客栈的经营都会陷入危机。即使在游戏中,你也无法拨通电话要求派一个“全新的厨师,且不要像前一个那么高傲”。更糟的是,这位流失的优秀厨师,可能会加入竞争对手的阵营。

团队“催化剂”的力量

员工的独特个性会让项目团队产生“化学反应”,而其中“催化剂”员工的作用尤为重要。玩《中华客栈 2 》的时候,我也曾经犹豫:是否要培养那些技能垫底的厨师,还是任由他们离去。但《人件》启发了我:书中提到一位女士,她并不是优秀的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或者任何领域的专业人才。然而,她 12 年的职业生涯中,参与的项目无一例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的贡献并非显而易见,但她的存在让团队更加团结。她是一个“超级催化剂”,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并让项目变得更加有趣。

因此,重新回到游戏中,我开始重视那些不起眼的员工。即使他们暂时看起来能力一般,我也愿意给他们加薪、培养他们。而且人才招聘上,也注重男女搭配。

给员工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愉快工作

在游戏里,家具的花销、客栈的规模完全由玩家决定。我尝试着不吝惜投资——给厨师最顶级的厨房用具,给顾客最舒适的桌椅,给员工宽敞安静的私人空间,甚至在布局上尽量让每个角落都别具匠心。结果证明,这样的投入无论对员工还是对顾客来说,都是值得的。

正如《人件》所言:“找到合适的人,让他们愉快工作,并尽量发挥他们的潜力。”管理者的职责不是“改变”员工,而是发掘他们的价值。然而,有些员工从一开始就不适合这个工作岗位,这一点无论你如何培养都无法改变。这一点在游戏中也有体现——如果一个员工的“模型”不行,就算能力数值再高,实际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

招聘的误区:不要被外表迷惑

很多人明知不能以貌取人,却总是在招聘时犯这样的错误。在《中华客栈 2 》中,我在人才市场上招聘时,曾经因为某些候选人外表不佳而忽略了他们——比如挂着鼻涕、语无伦次、缺牙咧嘴笑的,甚至有刀疤的(自称不会打顾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人,实际却是游戏中的“隐藏高手”,能力逆天且价格低廉。这让我惭愧,游戏暴露了我也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

人力资本的长线投资

有意识地管理人力投资的公司,往往能获得长期回报。然而,很多企业在裁员时,忽视了人才流失带来的隐性成本。比如,一家公司裁掉了一名关键员工,虽然节省了他的薪资,但为了填补他的空缺,公司需要招聘一个新人。而新人不仅需要时间上手,还会在适应期间占用其他员工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团队整体效率下降。

我听说过公司裁掉重要岗位的资深员工,没有招聘应届生,害怕培养新人然后新人自己跑掉。公司招进年长的女员工,判断她有胃病,应该很能吃苦,有 3 个孩子,年纪大,可能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工资要求较低,还可以“快速上手”,我个人觉得这人的能力无法与前任相比,既耽误了项目进度,又浪费了人力资源。但是,公司肯定不会那样想。

举报· 209 次点击
登录 注册 站外分享
1 条回复  
julyclyde 小成 2025-3-19 12:50:22
最近十几年其实没多少人读经典了 行业气氛浮躁,都觉得这代码反正活不了几天就换掉了,无所谓质量管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