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拥有约 150 用户,日均总观时达到 8 个小时的 Jellyfin 服务器运营者,在跟 Jellyfin 服务器打了一年多的交道之后,我意识到 Jellyfin 服务器能够让这么多人顺场地使用,还是对性能有所依赖的。

目前我的服务器通过 docker 跑在一台 N6005 的 NAS 上,和存储服务丢在一起。性能的羸弱对体验的影响显而易见:无法同时承载 2 条以上的并行 4K HEVC 转码、肉眼可见的缩略图加载时间、连转 7 天以上才能完成的首次媒体库扫描、生成 Trickplay 耗时过长等。

以前我也搜索过一些 Homalab 的成果,大部分人提到媒体服务器,会是

  • 一部分高阶用户会搞一台E5 的旧世纪服务器,或者淘汰的 R730,配一张 DG1 或者 A380:

    22nm 的古老科技空转 100w ,跑码 200w ,而且整体性能可能打不过现在的笔记本低压芯片。

    优点是带“ECC”,以及成品主板有时候会有 IPMI 或者 BMC 的带外管理

  • 一台树莓派,因为性能过于落后在 Jellyfin 10.10 已经被放弃支持,包括整个 arm32 平台

  • N100 廉价盒子

    对于家用(不是我这种 150 用户的工况)处于性能甜点,

    但受本身产品定位限制,外围配置给得比较丐,主要体现在无法更换的有线网卡、SODIMM 内存以及单 M2 ,可靠性欠佳

    (目前我家里用一台 N100 的盒子当作跳板机,我发现在跑 Windows11 Pro 的时候,连续运行 90 天以上会让系统进入一个近乎崩溃的状态,CPU 占用不高,内存占用良好,但是所有操作的响应都变慢到秒级,例如连接 RDP 、打开文件管理器等,最后会所有功能都会逐渐失效,连 RDP 也无法连接,只能强制重启)

  • MODT 平台的主板

    缺点和 N100 差不多,可靠性欠佳,高速网卡的缺失可以用 PCIE 补齐。

    并且做 MODT 平台主板的小厂设计经验不足,看过不少反馈说稳定性并不太好

  • MODT 平台的盒子

    Intel 笔记本芯片,i5-i7 甚至 13900H 都有,

    能耗比相比旧世纪 E5 是质的提升,并且 laptop 平台的部分 Iris 核显比桌面平台还强得多,某些厂子出于软路由的用户需求甚至给了 10G SFP+,不会构成 NFS 的读写瓶颈。

    缺点是价格偏贵,而且因为 AMD 越来越强,规模大的厂子高端 MODT 都逐渐转向锐龙,i9h 级别的高端盒子在 discounted 后可能再无后续,但我们又都知道锐龙的核显编解码就是一坨,并不适合媒体服务器的需求。

因为我预算偏高,打算用一台机器单独供着 Jellyfin+Metatube ,其它什么都不干,所以综合上面的调查结果,铭凡的这台盒子一直放在我的购物车里,5399 的价格让我迟迟下不去手,硬件配置合适,但价格实在是太™贵了

自拥有了 ATV 4K 之后,我一直在等待苹果能够给我们带来下一代能 HDMI Passthrough ,HDMI2.1 4K120 的硬件,结果没等来,等来了个跟 ATV 长得一模一样的下一代 M4 mac mini

好家伙这一看我发现不得了。

  • 本身 M1 就已经完全够跑 Jellyfin ,据 Jellyfin 项目组自己的测试,M1 可以并行跑 3 条 4K 转码,那么下下下代 M4 更不用说,性能上是绝对的力大砖飞(但是目前转码支持的制式相比 Intel Graphics 少,参考 https://jellyfin.org/docs/general/administration/hardware-acceleration/apple/
  • TSMC 3 工艺加上苹果的硬件-系统垂直开发能力,运行能耗比甚至更优于 Intel 的 H 平台,名副其实的省电王
  • 因为 Apple Intelligence 的缘故,同样价格入门款标配了 16GB 内存,如果是前代 8GB 跑 Jellyfin 很有可能内存吃紧
  • +750 就能获得 10GBASET ,市面上的雷电 10G 网卡价格普遍要翻倍,以 QNAP 的产品为例
  • macos 虽然不好用,但是相比纯命令行调试,白送个 GUI
  • Apple 出厂的产品,可靠性测试流程必然优于小厂产品,SLA 有更高保障,并且相比类似价位的无头 Macbook 还有保修
  • 可以国补 9 折,成品比上面准系统还便宜很多

反正我很心动,已经在研究定制+10G 网卡的同时还能走国补的方案了

举报· 15 次点击
登录 注册 站外分享
快来抢沙发
0 条回复  
返回顶部